「阿姨屋A鷗、咖KEY哭K摳、啥悉數誰搜...」。假設目前台灣共有200個人想學日語,但實際上應該只有100個人真正「下功夫去學」,造成另外100人無法付諸行動的理由,約有56%的可能性落在難搞的「五十音」。中文跟台語是母語就算了,美帝的語言只需攻略26個字母就搞定,為什麼基測跟學測都不考的「日語」要背到「50」個音啊?或許有人想要立馬反駁說:「我花個兩分鐘就背到滾瓜爛熟,何難之有?」,但畢竟不是每個普通的地球人都跟上面的「晉惠帝」一樣,天生帶有語言神力降臨在這個世上,大多數還是走Mr.22K那種「土法煉鋼」+「嘗試錯誤」的風格來學習。今時今刻的五分鐘,就來調查一下僅有46字母的五十音「打腫臉充胖子」的原因,以及排列成「阿姨屋A鷗」這奇妙順序的背景。
「✿」「✿」「✿」「✿」「✿」「✿」「✿」「✿」「✿」「✿」「✿」「✿」「✿」
翻開任何一本時裝雜誌,幾乎清一色「乾癟紙片人」的現在,很難想像實際上只有46公斤的激瘦可憐蟲整天號稱自己有50公斤的詭異光景;然而讓許多潛在日語學習者卻步的「五十音」卻反其道而行,硬是要把自己虛胖成「50」才肯罷休!背後的動機除了「50」這個數字相對「有系統、好記」以外,其實是早期的五十音真的有「50(以上)」個字母。
如上圖所示,「五十音圖」的整隊方式是把具有「同樣母音」的字母排成一列,而有「同樣子音(PS:第一行的『阿姨屋A鷗』都沒有子音)」的則分配在同一行,如此一來就構成「10列X 5行=50音」這個完整的語音系統了。眼尖的大大們或許發現到「や行」和「わ行」當中各有2~3個音不幸被「括號」起來,此乃是出於這幾個成員的「發音」與「あ行」當中的「いうえ」相去不遠、且日語單字也用不到這些差異甚小的字母之故,因此就把它們跟「いうえ」統合在一起了。
上過高中歷史課的人,可能都聽過「五十音」字母的外形是由傳至日本的「中國漢字」改造而來的,但知道五十音的整理、排序方式是參考在奈良【なら】時代跟佛教一起傳入日本的「悉曇【しったん】」的,可能就沒有在台灣月領22K的上班族人數多了。
「悉曇」指的是古印度的「發音系統表」,有了「悉曇」的幫助,印度語裏頭超過七千個語彙都能夠依照系統表中「子音+母音」的排列組合來呈現,比較不同的是,「悉曇」裡光「母音」就有16種之多。日語的發音規則基本上也是按照這套系統來設計,在發展出現代的五十音之前,日語曾以「きこかけく、しそさせす......」的順序進行排列,這套號稱「現存最古老的日語發音表」可以在古董書『孔雀経音義【くじゃくきょうおんぎ】』的附錄當中找到,正本目前放在京都的「醍醐寺」供人朝聖。雖然該階段的日語發音表已經有了把五個母音分行表示(K+IOAEU➔きこかけく)」的規則存在,卻找不到現在每個人都能夠朗朗上口的「阿姨屋A鷗(あいうえお)」這五個字母。
時光飛逝,經過各個時代吃飽閒閒學者們的研究之後,構成「悉曇」發音表最基礎的五個母音被硬生生抽取出來,再依照發音習慣重新組合,終於催生出不懂日語也能湊熱鬧跟著唸的「阿姨屋A鷗」了。此外,子音的順序也是在這個時候調整成現行的「あ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
由於「悉曇」是以「あ(A)音」開頭、並以「ん(N)音」作為結尾,身為「悉曇」嫡傳弟子的「五十音」當然義無反顧地跟進。事實上,將「五十音圖表」去蕪存菁進而量產的第一人據說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國學家「契沖【けいちょう】」桑,而五十音真正普及於民間的時間點則約莫在明治時代。之所以會有這段間隔,是因為江戶時代的民間教育機構「寺子屋【てらこや】」主要採用蘊含佛教「諸行無常【しょぎょうむじょう】」理念的「いろは歌【うた】:伊呂波歌謠」來教授五十音的概念,到了明治時代因為當局的「廃仏毀釈【はいぶつきしゃく】:廢佛毀釋」政策才改用「五十音圖表」為教材,至此廣為流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