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好只考選擇題的嗎?考這什麼爛題目!送分!!
▒*,.*▒*,.*▒*,.*▒*,.*▒*,.*▒*,.*▒*,.*▒*,.*▒*,.*▒*,.*▒*,.*▒*,.*▒*,.*▒▒*,.*▒*,.*▒*,.*▒*,.*▒*,.*▒*,.*▒*,.*▒*,.*▒*,.*▒*,.*▒*,.*▒*,.*▒*
+α【プラスアルファ】:
從既有狀態添加、附上一定程度的事物。
例句:
この映画は、マーガレット・サッチャーの人生を、戦中の若年期から1990年の首相退陣に至るまで+αの回想を挟みながら描く。
(這部電影以夾雜戰時的幼年期、到1990年首相任期結束、加上一些543的回想內容來描述瑪格麗特·柴契爾的一生)
輕解說:
此語源於日本棒球文化。
當九局上半結束、後攻隊伍仍領先時,下半的計分板會記上一個「X」,表示勝敗已分,雙方不用浪費多餘的卡路里,可以節省時間去五分鐘日語多背一個單字,增加一點國際競爭力;而這象徵「未知數」的X,是用來表示「後攻隊伍不知在這波濤洶湧的九局下半可以追加多少分數」之意。
這令人印象深刻的X,在明治時代(19th~20th)是以希臘字母的「α」來表示,背後的理由,據說是當年的東大在跟老外球團切磋時,誤將記分板上書寫體的「X」視為「α」,進而導入日本棒球界的緣故。由於這個「α」根本沒有「未知數」的意涵,且與國際上的習慣不同,到了昭和(20th)年間,新聞媒體展開更改「α」為「X」的呼籲運動,偏偏又沒遭遇什麼抵抗,棒球界的「α」就這樣成為宇宙的塵埃了……
雖說棒球界的「α」已成宇宙清道夫的業務,但在明治時期即有的「α」衍生物―「+α」,仍屹立不搖地活在日常生活的用語之中。
「+α」的意思是怎麼來的?當然是因為「九局下半不曉得還會噴出多少分」的關係,才引申出「額外添加之物」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