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瞧了今天的內文,你就會知道紙能不能「包丁」了!
▽▲▽▲▽▲▽▲▽▲▽▲▽▲▽▲▽▲▽▲▽▲▽▲▽▲▽▲▽▲▽▲▽▲▽▲▽▲▽▲▽▲▽▲▽▲▽▲
包丁【ほうちょう】:菜刀。
原來寫作:庖丁
↓
广【まだれ】:屋頂。+包:完整包覆某物。
=>完整包覆食物的地方(=廚房)
丁:具有勞動力的男性。
↓(原意)
庖丁:廚師。源於『莊子』-庖丁解牛。
平安時代(8TH~12TH),日本餐桌上的基本配備就是一份米飯主食、搭配幾道魚類料理。由於烹煮方式不若今日花俏,把魚端上桌前的後製處理可說就是評定廚師手藝的基本標準。當料理的重心由廚師本身轉為偏重於烹煮手法,庖丁也發展出其他附屬詞意來:
①切魚刀法
②料理方式
③廚藝水準
一個字搞得太多意思,為有所區別:
↓
廚師→庖丁師【し】or庖丁者【じゃ】or庖丁人【にん】
=>板前【いたまえ】(江戶時代開始)
菜刀→庖丁刀【がたな】
料理規則、習慣→庖丁道【どう】
因為包丁所表示的多重語意後來都發展成其他的單字,最後只留下現在大家最熟悉的「菜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