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W大「御宅社」社長一心只為漂白「宅」字的熱血感召,再加上兩天前地牛起床吃消夜時,不幸傾倒的書櫃當中竟噴出Mr.22K研究所入學那篇取得面試墊底分數的可怕研究計畫,為了收拾內心那股悸動又複雜的情緒,於是決定破釜沉舟與「御宅」來場頂上決戰!!
話說回來,「宅」這個形容詞究竟是恭維還是貶損呢?為了加強客觀性,第三者的意見不可少。由於Mr.22K雙腳可及的範圍內只有「老木」一名地球人,毫無選擇的餘地之下只得徵詢她的意見。「宅什麼宅?一把年紀了還在那邊22K丟不丟臉啊!有空不會去看看求職網站喔(-"-)」從老木的語氣判斷,「宅」好像不是什麼正向的社交辭令,就算前面擺個「『御』飯糰」和「『御』便當」的「御」,美化效果可能也沒有盆栽好。但認真反省個兩下,老木或許是遭受台灣媒體的毒電波洗腦才會有上述的情緒反應,若能了解「御宅」這個單字的來龍去脈的話,或許有機會平反也說不定......
==========================================================================================
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otakukuotakuotakuotaku
「御宅」這組日語漢字的五十音是拚作「おたく或作(オタク、ヲタク)」,最早通用的一般語意是用來尊稱對方的住家:
Jr.23Kの御宅にうかがう。
(去拜訪Jr.23K的家。)
以及尊稱對方或對方的家庭:
御宅はどうして22Kしかもらえないのでしょうか。
(您為何只領得到22K呢?)
而「御宅」被賦予「將自己的時間、金錢、甚至是靈魂投入某個領域」這項語意的時間點,其實是在1980年代後期左右。
當時盛行於日本次文化(サブカルチャー)團體之間的主流風潮,應該非「日本產科幻動畫(SFアニメ)」莫屬了。以「宇宙戰艦大和號(宇宙戦艦ヤマト)』為首、『銀河鉄道999」、「機動戰士鋼彈(機動戦士ガンダム)」、以及「超時空要塞馬克羅斯(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等大家(誰啊?)耳熟能詳的系列大作都是該年代的產物,據說日本的動畫迷們就是受到「超時空要塞」劇中部份角色互以「御宅【おたく】」稱呼的影響,基於角色崇拜心態而開始以同樣的方式互稱彼此。觀察到這個現象的評論家「中森明夫【なかもり あきお】」於是在1983年時藉由『漫画ブリッコ(可翻成「假掰漫畫」)』的專欄,將這群定期定時集結於「同人誌即賣會(コミックマーケット)」分享作品情報、心得的動漫迷們取名為「御宅」,並給予不太正面的評價;而當媒體發現這個主題試圖增加其話題性的當下,日本社會剛好流行「太陽族」和「竹の子族」這些名詞,為求整齊劃一就恣意加上個「族」變成「御宅族【おたくぞく】」。其後,熱衷於相關次文化的人士即以「御宅」自稱,但隨著時代演進,這個用法也逐漸擴大語意,進而延伸為「鑽研某些專業領域(EX:軍事、鐵路、電腦)而樂此不疲的XX狂」。
對於日本社會而言,「御宅」的評價可說好似股票的大盤指數一樣忽上忽下,從1980年代後期的「宮崎勤事件」之後聲望跌到跟壁紙沒兩樣,「御宅」的形象基本上已經等同於「罪犯候補生」;到了2004年『電車男【でんしゃおとこ】』登場,「御宅」們被刻畫成不擅社交活動、缺乏異性緣、熱中次文化、卻極為純情且心地善良的樣貌,在這之後評價開始小幅竄黑,加上部分日本偶像以及短命首相「麻生太郎【あそう たろう】」公開自己「御宅」傾向的推波助瀾,聲望一路上漲。近幾年為挽救不景氣的經濟走向,日本政府主打的「軟實力救國」計畫當中,構成御宅活動核心的「動漫畫、電玩」等領域即佔有不容小覷的地位。
儘管如此,日語字典中對於「御宅」的描述仍以「社會性低落、對專精領域以外的知識不感興趣」等帶有負面語氣的字眼居多,若宅宅們真心想扭轉這層負面見解的話,請好好認真讀書鑽研語學,有朝一日等到能力成熟就換你們來編撰字典了!
說句公道話,宅宅們所熱衷的ACG(動漫畫、電玩)其實就跟刀槍一樣本身是不包括善惡、優劣概念的,要為自己所愛平反、博取社會的認同,唯一的捷徑應該只有變強、變強、再變強!!強到可以放出「霸氣」讓方圓百里的地球人都閉嘴的程度就可以實現願望了。今天如果歐巴馬每次上國會都會掏出『七龍珠』來看,過沒多久台灣的國語補充教材就會變成漫畫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