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呱呱落地時最重要的屬性是性別,被義務教育制度扯進國小之後就變成了有無備妥升上國中所需具備的基本學力;理所當然成了國中生後鑑別的機制轉為服裝儀容;對於「上學」這套機制的忍耐力快到臨界點的高中時,世界的關鍵字就剩下書呆子跟一技之長;到了因為大家都去所以我也要去的大學階段,螢幕就切割為「睡覺、翹課+啃老」以及「打工、證照、研究所」兩個子母畫面;等到一眨眼夢醒了、學籍沒了、頭光了、軀幹套著又臭又髒的迷彩服後,習得擺爛裝死耍智缺等技能與否命運大不同;輕撫鮪魚肚不得已決定踏入社會時,酒量是否上得了檯面的差異,螢幕前的你或許比我更清楚。既然酒精的分解速度會影響後半生的格局,基於愛屋及烏的心理,咱們就來學學「能喝」與「不能喝」的意思該如何用日語來表達!
===========================================================
在日語當中,滴酒不沾、或喝沒兩口就可以打醉拳的人叫做「下戸(げこ)」,而酒過千巡仍不見醉意的酒國英豪則稱為「上戸(じょうご)」,且由於日本飲酒文化興盛,身體內建能夠「光速代謝酒精」軟體的人生勝利組也被尊稱為「うわばみ(蟒蛇)」、「ざる(笳籬)」、或「酒豪(しゅごう)」。
相對來說,日語裏頭也有不少諺語用來數落患有酒精恐懼症的「下戸」:
下戸と化け物は無し(げことばけものはなし):
就跟這個世界上沒有真的鬼怪存在一樣,也沒有什麼人是天生就喝不了酒的。
下戸の肴荒らし(げこのさかなあらし):
下戶雖然看到酒碰都不碰,一旦發現可口的料理就變成餓死鬼了。
下戸の建てたる倉も無し(げこのたてたるくらもなし):
雖說下戶不必為了喝酒花上半毛錢,卻也沒聽說過因此致富的例子。
「上、下戶」這個發想可以追溯至日本古代的律令制度,當時的日本政府依據課稅程度的不同從高到低依序將人民分為大戶、上戶、中戶、下戶,且各「戶」在婚禮等喜宴上能夠飲用酒的量也有嚴格規定,比方說大戶可以喝八瓶高梁,下戶就只能分到兩瓶台啤;這個不甚討喜的差別待遇據說就是「上戶」、「下戶」這個日語表現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