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看不懂吊牌上那些奇奇怪怪的外來語而買不了衣服的困擾嗎?
「不需要吧~衣服拿起來看對眼就買啦~還管它的日文」
你有過無法跟店員描述衣物的日文名稱,而買不到屬意衣物的經驗嗎?
「直接挑類似的衣服去比手劃腳,穿插點尺寸的英文單字不行嗎?」
你有過無法在日文閒談中正確傳達衣物的名稱而雞同鴨講的過往嗎?
「講不了不會用畫的、或是以路人舉例嗎?」
今天,就讓我們隨手拾起一些被教科書遺棄的衣物單字,為赴日購衣時可能出現的窘境作個準備!
衣物紋路+材質:
アーガイル【argyle】:
多色菱紋的圖案,常見於毛衣或襪子。
タイダイ【tie dyeing】=絞り染め:
以細繩綑綁住布料的某些部位,藉由控制布料吃色的範圍達到特殊的染色效果。中文可簡單用漢字來稱呼:「絞染」。
パイソン【python】:
直譯為巨蟒,用於描述服裝時指的是「蛇紋」。
パシュミナ【pashmina】:
比較常聽到的可能是「カシミア糸(喀什米爾羊毛)」,這邊的パシュミナ其實也是喀什米爾羊毛,但專指喀什米爾羊肚子那邊的高級軟毛,價格較高。
上半身關聯單字:
ティペット【tippet】:
可自由拆卸、裝載於脖圍的毛皮裝飾品,可用以禦寒。
カットソー【cut and sewn】:
不少人好像會直接翻成「針織衫」,這樣一來就跟「ニット【knit】」很難區別了。事實上,カットソー也是一種ニット,與ニット不同的是,カットソー是拿一整塊織好的布,依據設計好的版型再去裁剪縫製;而ニット主要是先有版型,再去配合版型織成。
クルーネック【crew neck】=丸首:
不讓胸毛有任何機會跑出來呼吸新鮮空氣的圓領上衣,比起單純的圓領更逼近脖子與肩膀的交界處,且布料用得稍多一些,CP值小勝。
アンサンブル【ensemble】:
專指女性一整套服裝。アンサンブル原本就有上衣搭褲子、鞋子搭包包等調和式穿搭的意思。
インナー【inner】
內搭衣。直接跟皮膚接觸的簡單衣物,比方說T恤或吊嘎。
穿在外面的就變成:アウター【outer】。
ヴィンテージ【vintage】:
高價二手衣。並非三件五百、丟在籃子隨便讓人蹂躪的古著。
ピーコート【pea coat】:
海軍雙排扣(ダブル前)短大衣,長度多到臀部左右,材質以羊毛居多。前面那個「ピー」據說源自於荷蘭語,表「有一定厚度的毛織品」。
比翼【ひよく】:
在上衣扣子的地方多加一層布料遮掩的服裝樣式,可稱作隱藏扣子襯衫。
フェイク・レイヤード【fake layered】:
在T恤或襯衫的袖口或脖圍處縫上一塊不同材質或顏色的布料,製造出多件式穿搭的感覺。假兩件。
プルオーバー【pullover】:
脖圍不留空間、須從頭往下套才穿得起來的衣服,多為毛衣。高領套頭毛衣。
ブルゾン【blouson】:
衣身寬鬆、袖口常以鬆緊帶束緊、可防風防寒活動性佳、多以拉鍊來控制開合的厚實衣裳。俗稱「夾克」。約等同於「ジャンパー【jumper】」。
ボタンダウン【button down】:
襯衫領子可以扣在衣服上,使襯衫看起來更挺、有精神的設計。領扣襯衫。
パネルボーダーポロシャツ【panel border polo shirt】:
ポロシャツ=POLO杉,ボーダー=橫紋。
パネルボーダー=橫紋+部分無橫紋的空間or複數寬細不等橫紋融合的圖案。
オックスフォードシャツ【Oxford shirt】:
直譯就是「牛津襯衫」,那牛津到底是什麼?
這邊的牛津是指用直橫各2條線以上混織而成的「牛津布」,穿起來寬鬆有彈性且不易皺。約在100多年前由英格蘭的紡織公司推出,並以當地最知名的牛津大學為其名。
ライダース【rider's】:
騎士風格的合身短版皮衣,目前市面上看到的皮衣多是這種。
ラグラン【raglan】:
從脖圍到袖口採用同一塊布料縫到底的簡潔上衣,名稱來自於構想出該圖案的英國將軍姓名。直譯為「拉格蘭袖T恤」。
腳ㄚ關聯單字:
アンクル・ソックス【ankle socks】=スニーカーソックス:
船型襪。只能勉強包覆腳踝的超短襪,套上鞋子後可完全隱身。
オブリーク・トゥ【oblique toe】:
配合腳趾的形狀、鞋尖設計成向上翹起的鞋子。最典型的為勃肯鞋。
スクウェア・トゥ【square toe】:
鞋前端呈方形、非尖頭的皮鞋、靴子。
スリッポン=スリップオン【slip-on】:
沒有鞋帶及魔鬼氈的鞋子,便鞋。英文原名取自可輕鬆穿脫之意。小心不要看成スリッパ(拖鞋)。
パンプス【pumps】:
無鞋帶、皮帶、或扣環,使腳丫表面露出、包覆腳跟以及腳尖的女用鞋,可直譯為「船形高跟鞋」。講到高跟鞋,可能會立刻聯想到「ハイヒール【high heel】」,其實只要鞋跟長過7公分的鞋子都可以稱作ハイヒール,而パンプス指的是鞋子外型,兩者的語意範圍有重疊,但並不全然一致。
ミュール【mule】:
腳跟沒有包起來、腳趾會露出來、以有跟為主的時尚高跟涼鞋。
下半身關聯單字:
パンツ【pants】跟ズボン差在哪?
パンツ:美式英文的意思是「外褲」,英式英文可指「內褲」。日本則因同時採用了兩邊的說法,因此パンツ可解釋成內外褲兩種意思,端賴前後文以及裝飾在前面的形容詞來辨識。
*パンツ見せてもらってもよろしいでしょうか:內褲。
*ジーパン=ジーンズ+パンツ【jeans pants】:牛仔褲。
*チノ・パンツ【Chino pants】:斜紋棉褲,多為卡其色,但並不完全=卡其褲喔。
*サルエルパンツ【sarrouel pants】:飛鼠褲、阿拉伯褲。
*カーゴパンツ【cargo pants】:兩腿邊有大型機能口袋的「工作褲」。
*ショートパンツ【short pants】:短褲。
*ハーフパンツ【half pants】:褲膝短褲、五分褲。
*カプリパンツ【Capri pants】:女用緊身七分褲,名稱來自於義大利的卡普里島。
ズボン:單指「外褲」,最初多用於男性外褲,後來不分性別廣泛使用。上述褲類除了內褲以外,幾乎都可歸類為ズボン,但幾乎沒有商品會以ズボン來命名。
ブーツカット【boots cut】=フレアー・パンツ:
腰身至膝蓋貼身、膝蓋至腳掌的部位向外擴張的褲子,俗稱「喇叭褲」,單字前端的ブーツ表示此褲可搭配長筒靴使用。等於另外一個也很常見的稱呼:ベルボトム【bellbottoms】。
タックイン【tuck in】:
將上衣紮入褲子或裙子的意思。另外,整套西裝或套裝的說法是「セットアップ【set up】」。
ヒップハング【hip hang】:
低腰褲,也包含低腰裙,只要低腰的東西都可以搭配這個詞來使用,與ローライズ【low-rise】基本上同義,就看廠商愛用哪個來表示。
コットンリネンクロップドパンツ:
リネン=リンネル【linière】=亞麻
コットン【cotton】=棉織物,鋪棉
クロップドパンツ【cropped pants】:七分褲
綜合起來,就是為了降低成本,而採用部份亞麻、部分鋪棉的料子製作出的無褲腳七分褲。另外一個也常拿來作材料混搭的是「ラミー【ramie】」:麻。
ホット・パンツ【hot pants】:
直接從字面上就可以翻得出來了,熱褲。
ロールアップ【roll up】
捲褲管。常見於牛仔褲和一些休閒褲,可有效提高被蚊蟲叮咬的危險。
テーパードパンツ【tapered pants】:
錐形褲。越往褲管越貼合個人肉體的褲子,整體呈倒三角形。
レギンス【leggings】:
內搭褲。長度可從膝下至腳踝,若短於膝蓋,或穿來慢跑那種機能性的內搭褲,日文習慣改稱為スパッツ【spats】;而長度同樣觸及腳掌,但布料只夠掛在足弓上,不願包覆腳踝及腳指的,名稱是トレンカ;從大腿到腳掌整個都包在裡頭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タイツ【tights】:褲襪」。
スカート【skirt】:裙子。
*タイトスカート【tight skirt】:緊身裙。
*フレアスカート【flared skirt】:裙襬如牽牛花般散開,俗稱喇叭裙。
*ゴアードスカート【gored skirt】:以三角布等混織而成的喇叭裙。
*チューリップ・スカート【tulip skirt】:腰際以縮邊的方是縫製、讓裙襬呈鬱金香狀;鬱金香裙。
*ペンシルスカート【pencil skirt】:從腰際至裙襬呈鉛筆狀直線的裙子;鉛筆裙。
*ハイウエストスカート【high waist skirt】:高腰裙。
ペプラムスカート【peplum skirt】:在腰際以及裙擺之間,多加上一層裝飾性裙擺的裙子;腰間裝飾短裙。
*フィッシュテールスカート【fishtail skirt】:前後裙襬不同長度的裙子;魚尾裙。
*マーメイドスカート【mermaid skirt】:裙襬略向外擴的長版裙;美人魚裙。
*ギャザースカート【gather skirt】:.收緊(gather)腰際的布料、裙擺向外擴張的裙子;細摺裙。
*ティアードスカート【tiered skirt】:把裙擺弄成很多層的裙子;複層裙。
*プリーツスカート【pleated skirt】:只要有加上「摺」的就是這種;摺裙。
*ラップスカート【wrap skirt】:在腰邊肉繫上一片布片的簡單裙子;裹身裙。
*エスカルゴスカート【escargot skirt】:如同蝸牛殼般、以螺旋狀交替變換顏色或花樣的裙子;漩渦裙。
*キュロット【culotte】:外表看起來像裙子的短褲;褲裙。